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香港地產的契機,還看王維基

近年香港的樓價巳升到了一個極高的水位,但在環球債務危机和各國都不負責任地印銀紙的情況下,香港這個儲備甚丰兼且以審慎理財為主的地方,仿如一位守身如玊、講貞節的少女,置身在一班放浪形骸的嬉皮士面前,個個仍趋之若鹜誓要爭取這塊璞玉。資金和樓價的去向巳受制於聯系匯率和美元趨勢,根本與香港經濟無甚關係,政府能做的亦是有限。就算是雷曼事件的2009年,香港的樓價只是短期調整,及後外地資金大量湧入,不只收復失地,而且更創高峰。但是,到底有什麼行業可支持這高的地價,實屬你我值得深思的課題,兼且趁BSD推出後的閒置時間,審視一下香港樓價可否持續良性健康發展。不然,在明年美元利息政策稍變,而香港的樓價可能會馬上便高處不勝寒,自己盲目跟隨或許又再次做了羊太。

香港土地漸失去環球化的附加值
其實,硬生比較今天和九七前香港樓價的數字無什意義。但撇開在quantative比較外,筆者想問一問大家有否作一個以「質」為考量的qualitative比較,看看支持香港在兩個年代的樓價因素有什麼不同。歸根究底,決定香港樓價長期仍有無得「去」時,實應反問今天香港的土地是支持什麼類型的經濟活動? 而兩個年代的分別是,回歸前,香港的土地上是支持一些「附加值環球化」和「銷售槓桿化」的的經濟活動。舉例,七八十年代商人在這片土地上開設公司做製衣轉口,就算租金續加,只要有本事不繼開拓歐美各地的客戶,則良性運作仍在,甚致可加大規模効益,把生意利潤越滾越大。Espirt Leefung都是這年代的icon代表。同樣地,港產片和流行音樂亦然,只要你能在大陸和東南亞找到買家,香港多貴的錄音室和拍攝塲地都不是問題。所以,高租金和地價不是問題的焦點,問題是為何香港在回歸後,失去了面對環球化的能力! 相反,我們停頓不代表世界在熟睡,遙望同樣高地價的夕谷,他們的工程師每天都在費盡心機設計不同的電腦軟硬件產品,似要盡把世界各角落的紙幣都搶过來一般。在我是學生年代,港產電影根本不懼怕歐美片的競爭。但到了今天,港產電影和電視在外地的賣埠,甚至連韓國片都不如。原本我們自傲的金融支柱,在數個風浪後,巳明顯成交量委靡不振,根本無力養活全港市民。眼下,香港好像僅靠旅遊業支撐大局。但如我們政府被這些高遊客量的數字而沾沾自喜,則恐怕是港人之悲痛。雖然旅遊無疑是會為香港帶來不錯的經濟收益,但這提供的附加值是侷限於一個地點,即是客人來香港進餐和到山頂看景觀,附加值只在餐廳和該地方上產生,不可無遠弗屆染指外地以及推到海外。

港商只有節流,無法在環球中開源
大家亦應明白,開源可無限,節流則有限。如香港不能在產業「附加值環球化」和「銷售槓桿化」上走,老想扣減成本的方法,在土壤上難有新景象。數碼港和中藥港曾令這希冀重燃。如成功的話,這處的附加值真的可賺取無數海外地區人士的錢續以支持高地價。但這些項目都宣寿終正寢,時也命也,TVB這十多年同時奉行內歛運作而扼殺港人的創意和絞殺人才。王維基進入電視市塲,以投資三十億金額來說對整個香港不算是什麼超級大deal,但實關係整個香港的未來,它像是絶望中的土壤僅有的閃爍燈光,可把創意人才釋放出。因而,政府這次發牌與否的決定,不只是關係電視業,更是能否重燃香港創意之源,令命在旦夕各行各業重燃光芒。

因而,筆者斗膽以這命名,實因短期的香港樓價或會受城哥和金管局的言論影響,長遠而言,則反看這次魔童能否做摩西,在香港重演一次出埃及記!

1 則留言:

  1. 果然是先知先覺,今日HMV也倒閉,真的無什麼公司和行業可負擔香港的貴租!
    怪獸型社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