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搶服西方砒霜當熊掌,藥毒不分下產生的强積金(MPF)制度

依稀記得在董伯伯年代,曾有個一組織為他的管治作民意調查,筆者憶記其中一條選擇題是-「你覺得董伯伯的管治是() 極之好,()非常好,()很好和()好」。乍看來,我們恍若活在千年一遇的貞觀之治,電話掛上後,真的有點蹄笑皆非。但這不正是官方處理强積金問題的寫照嗎?首先,把人們的質疑轉移而至規限範圍,不容你無的放矢,然後美其名供你選擇,但那些選擇全舖設技巧、指引思維,令你逐漸忘掉原爭議的焦點,在無奈中又不自覺作出妥協。同樣的事件,今天亦出現在我們的强積金制度之上。默然回首,千禧年落實强積金時,先給予你秦始皇式苛政。這制度是市民無法選擇供與不供,用那家機構亦非自身決定。中小企業亦好不了多少,成本多了之外,還多一個死穴給銀行們苛索,如你不選用她們的强積金,貿易信貸一律免問。在這樣的不公義情況下、民眾嘩拉拉叫改革時,才推出這個强積金半自由行(MPF ECA)選擇,不知大家對這皇恩浩蕩會否感恩流淚。但筆者仍抱理性尋根問底,要趁這話題仍是火熱時,喚醒大家自己思考下,在想那家公司賺蝕和那隻基金是皇牌時,有否想過我們追求的,不只是選擇事議、不只是減收費,而是要一個以市民利益為依歸的退休金制度。如我們仍延續這現時制度的模式,儘管再多選擇或更低收費,但仍逃不出市民的大堆疑問,這是否一個對整體社會處理退休事宜是有利的退休金制度呢?因而,大家切忌就為偶然一兩年選中基金而沾沾自喜而忘卻自行分析這制度到底帶給你利多還是害多。

世界銀行的招魂術
在强積金管理局的網頁上,大家很容易便看到官方簡介强積金發展歷程和援引實施的理由。當中,她們有這一點 -
世 界銀 行 在 1994 年 發 表 《 扭 轉 老 年 危 機 : 保 障 老 人 及 促 進 增 長 的 政 策》 (Averting the Old-Age Crisis: Policies to Protect the Old and Promote Growth) 報 告 書 , 倡 議 退 休 保 障 的 三 大 支 柱 方 案 。 該 三 大 支 柱 是 :
  • 由 政 府 管 理 , 用 稅 收 資 助 的 社 會 安 全 網 ;
  • 由 私 人 託 管 的 強 制 性 供 款 計 劃 ; 及
  • 自 願 性 儲 蓄 和 保 險 。
本港 的 強 積 金 制 度 便 是 該 退 休 保 障 方 案 的 第 二 條 支 柱 。


在繼續我們的强積金話題之前,先在此講一講歷史,讓大家知悉世界銀行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組織。在第兩次世界大戰之前,歐美的金融際度是行「金本位制」,即是某一個國家需有即定比例的黃金才可印發一定比例的紙幣。而在第二次世界大完結前,英美等國為了妥善安排戰後的經濟秩序,在美國的布雷頓森Bretton Wood開了一個為二戰後重建世界經濟和金融秩序的大會。這會議有多項結果,其中便是以協商來處理國際貿易問題和為不同國家提供借貸。因而,這又衍生了世界銀行和IMF。按股權分配,世界銀行由美國人取得最多的投票權,兼且在九成時間當主席。美其名是協商,實情是世界的演變巳漸進式以向美元傾斜的方向發展。再到了尼克森總統時期,當全世界都孕育了足夠美元概念的種籽時,他直接了當癈除黃金跟美元兌換保證,向全世界宣告拜別金本位制。除非你像北韓這類型國家可跟這世界絶緣,否則,美元概念和影響,巳嚴如細菌在空氣傳播。它的幅射範圍巳無遠弗界,無論公形機構或私形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國家進出口貿易和日常消費和投資,都跟美國經濟情況掛上鉤,所以美元亦續漸被叫作美金。而美國則到處宣揚她們的神聖價值,軟硬兼施推銷美式民主和自由經濟,用世界銀行和IMF為馬前卒,到處在發展中國家提供借貸。不用說,任何事件都有代價,而跟這些机構掛上的代價便是失去國家靈魂。為確保小國可還債,由借款那天起,國家稅務、戰略性行業如石油和電力等,都落入這些國際机構的監視中,小國再無運作的自主權。如採用自由外滙的國家,美國變相操控了你的貨幣政策,使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週期和泡沫,儼如在她們制度下的傀儡。在適當時候,美國又如在你脖子架上刀,可隨時要抽走資金放你血致死。過去南美洲、亜洲和日本,都因為美國的不同法寶,發生過血肉橫飛的金融風暴。以美國為首的金融机構則到處舞高弄低,在經濟爆破時,又以極低價盡收戰略性資產。因而,全世界儼如活在美式資本主義下的奴隸獸。

强迫遲些動用資金
但對一些外滙儲備較多兼且發展成熟度較高的地區、像香港和星加波等,因為兩地抵抗經濟週期的能力較强,較難用抽走資金作剪羊毛式收割。在另一方面,這些地區多是出生率低、人口老化和中上產人士較多。因此,美國又借世界銀行為名,用另一技倆去度取這些地區人民的財富,這便是當地政府和政客會較為受落的退休金議題。回想在八九十年代殖民地時期,那時社會上下多少有盲從「西方的月亮是特別圓」的思維。這盲從,有時連生活細節都自然表現出來。好似在筆者求學時,一有傷風感冒,家母一定堅持帶我們兄弟倆去看西醫,而且一定要取藥打針。現時回想,那些心態,其實可會是不求甚解的行為。而取回家中的,有時甚或會是破壞身體的類固醇steroid。對於看中醫、慢慢煲藥讓身體自然調理的理論,在那個年代,很多人不經思考便直認為是迷信落後。同樣道理,強積金條例在立法局辯論的年代,那時的政府、議員和市民,普遍亦難以避免有盲從世界銀行報告可能性,兼直接對號入座認為强積金和參照西方經驗便是解決人口老化的辦法。總的而言,在香港和新加坡,這關是通過了,這對美國來說,也是揾錢的序幕。一如既往,美國人想把這個世界扭曲致按她們隨心所欲,而達到這境界的兩件法寶便是『通脹』和『發債』。稍有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這兩件法寶都是財富大專移的工具,過程是由:

()殷實儲蓄的人口袋裏轉移到懂營商和投資豪宅的富豪處 ;
()從發展中國家中轉移到發達國家處 ;
()N咁多年才可把鈔票兌換實物的人手中轉到馬上可用鈔票變成實物的人手中。

在第三點中,當然包括退休金制度下的市民!

五花八門產品的開路先鋒
為延續這財富轉移的神話,美國各金融机構都費盡心機,不斷研究新穎的金融財品通過這個環球化的自由市塲、使大部份人的保值實物都被trade-in成一堆堆notional value和變幻莫測的金融資產。但研究歸研究,如神女有心襄王無夢,只有賣家無買家的話,一切都徒然。要維持美國在各地洗劫財富,最重要一環當然是找方法散貨。偏偏,星洲跟香港在退休金處被打開了缺口,自此,兩地市民恍如被迫投資基金和接受新事物。而强積金年復年、月復月的供款,無論經濟好壞,各基金公司的歐美地區基金都如常運行,都要到這些遍體鱗傷的地區買貨。當然,幾經辛苦才打通任二脈後,美國不只盯着公營制度後就鳴金收兵。大家回想,强積金實施後頭十年,多少隻ELNSPDR101基金順勢在民間推出。試想活在簡約的投資年代,一般人只懂買樓、定期存款和股票,你向市民推薦這堆東西可能難過登天。就在强積金大力渲染的背景下,各人都對option, bond, 對沖和基金經理等名詞似懂非懂式略有概念。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要計算的產品,專業人士和專業計算定幫到你投資」的價值觀,亦同時為複雜的結構產作了開路先鋒,推銷這些產品自然水到渠成。再深入一步,Accumulator這些產品,需要眾多條件才可贏錢兼在不對稱的金融知識下交易,但居然在香港可以大批大批地推銷給有錢人。在金融机機構費力灌輸下,香港人亦開口埋口地講Alpha,Beta之類金融專業名詞,惟恐朋友見面時不懂,担心在社會層次中比下去。大家是否又記起曾令多少老人家臨深履薄的雷曼產品呢?很多國家都拒絶把這產品直接買給市民散戶。事有恰巧,惟獨是星洲和香港這兩個同在九十年代開始檢討退体金的地域可以!

第一收容港
回看這十多年,這强積金制度辦到如斯田地,而香港金融市塲這段期間恰似出現眾多異狀,真的令本是深信政府的市民都帶出諸多疑問。同時期,實物類的產品如黃金和樓宇,則由深深「蟹貨區」升至「無蟹貨」,甚如進入無人之境,通貨膨脹之苦令現時市民怨聲載道。在我論述市民應思考事物的焦點下,大家應否對單純一個 MPF ECA 便收貨呢?美國當年打完越戰後,拍下臀部便離去,而餘波的大批難民則由香港接收,既有前車之鑑,我們不能不對這習性的民族抱質疑態度。坦言,筆者多年來都未明現時以金融机構營辦的强積金制度如何以我利益為依歸。如我可作自主的話,筆者一定二話不說把所有强積金供款跟隨我大部分的私人投資一樣轉做黃金,拒絶再做「金融癈物收容港」。

講下去,筆者不是逢事必反,誓要一刀砌要推翻整個制度。如優化得宜,這制度無疑是有存在價值以應付人口老化的部份問題。但對於提取模式、基金經理的背景和投資項目的制定方面,現時都未能彰顯到是以市民利益為依歸兼有問責性。所以,在改革路程上,首先從選擇性和收費着眼實為本末倒置,未能釋放市民心中疑慮之餘,更有瓜田李下再次為他們再做生意做開路先鋒、為金融机構制造接觸客戶机會之嫌!